快讯

解读法学专业: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2025-01-13 14:12:15

近年来,法学专业不仅成为文科生的热门话题,也成为理科生的热门话题。让小编带您了解法律职业。

我国目前法学专业的设置是根据院校的侧重点不同而设置的。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专门的法学院,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三是法学院。另一个是综合性法学院。大学法律系或法学院,如清华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等;还有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院校,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华北理工大学法学院等。

维护正义的天平

邹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009年的秋天,我第一次走进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令我深深感动的是师兄师姐们每一个温暖的笑容和关爱的问候。他们带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打消了我对大学的担忧。对生活的迷茫和疑惑。

四年的法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在大一的时候,我主要专注于熟悉法学。相对来说,学业压力比较小。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后都会加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俱乐部。那时,我参加了大学辩论。队和英语协会、辩论队的训练节奏快、强度大,但辩手的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思维之美,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我也见证了很多优秀辩手的表演。他们不仅是我的伙伴,也是我的榜样。

大二是我大学生活中学业压力最大的一年。如果说大一只是给我们的大脑植入了一个法律框架,那么大二就是不断给这个框架注入丰富内容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学好这些课程,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中给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我的老师。其中许多人是知名律师和检察官。他们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在课堂上引用了许多来源。一方面,为我们解析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另一方面,他也对姚家鑫案、李昌奎案等热门案件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郑旭老师的指导下,我还参与了“北京大学生创业与行动计划”,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部分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制定科研成果。结论,并在最后的答辩中取得了最高分95分,这给了我极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大三时,最让我感动的不是课程的学习,而是刑法诊所的实践经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参观了北京的监狱和看守所,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法律援助。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值班时那双渴望帮助的眼睛……我不得不承认,我之前所掌握的书本知识非常有限,往往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但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我逐渐树立了成为一名优秀法律人的远大志向,并为这个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大三暑假是所有法学院学生压力最大、最难熬的一个暑假,因为九月中旬司法考试即将到来。那个暑假,我们全班都进入了备战高考的状态,最终的成绩非常喜人。我们班的考试通过率为90%。

现在我已经考入学校经济法专业,即将在蓟门桥开始自己新的三年旅程。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都纷纷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的去了知名外企,有的去了银行、证券公司,大部分都考上了公务员。四年的时光,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开学典礼上,黄校长带领我们宣读“挥舞法律之剑,举起正义的天平”的入校誓词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展望未来,毕业典礼即将到来。我再次想,无论我们身在何处,从事什么职业,我们法学院的学子一定会记住这个誓言。

玉兰花下,游走四时—— 法学四年笔记

中国政法大学华瑞国际关系学院

高中的时候,我多次听说法学专业很难学,很多学生甚至选择了转专业,放弃了法学专业。因此,当我第一次选择法律时,我很害怕、担心自己的成绩不理想。但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后,我很高兴地发现学校的课程特别人性化,为我们设计了专业的培养计划,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法学教育模式。比如,我们刚进入大一的时候,就选修了《法理学概论》这门课,掌握基本的法律概念,为以后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习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我校实行免费选课制度。每学期末,我们将进入个人综合学术体系,根据个人喜好和时间安排自主选择课程。为了课堂有效性,教务处对每门课程都设定了班级容量,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学校里最顶尖的老师。因此,没有选择上课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搬着凳子坐进去,以便一睹名师的风采。早上宿舍一开门,我就拿着课本匆匆跑了出去,就是为了在教室里占据有利的位置,近距离看看名师。

与高中的课堂模式不同,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一定规模的案例学习和案例讨论班。在这种类型的课堂上,老师更像是一个主持人和一个倾听者。选课的学生使用PPT和纸质材料来讨论某些主题。分析讨论热点案例,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就热点问题进行激烈辩论,加深对关键知识的理解。我个人很欣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因为作为一名法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和演讲能力非常重要。在这样的课堂上,只要你注意,这两项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大学四年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连年获得三等、二等、一等奖学金。遗憾的是,我以一位之差与国家奖学金失之交臂。中国政法大学的奖助学金制度非常完善。只要你在大学期间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你也能得到这种预期的惊喜。

本科四年的学习中,法学院学生最重要的考试就是国家司法考试。去年夏天,我和同学利用暑假时间组成了司法考试复习小组。我们分享了学习经验并交换了学习材料。最终,我们组大部分同学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

高三,是时候大家各走各的路了。 —— 一般来说,我校部分学生每年都能“保研”,剩下的学生要么考研,要么进入社会工作,要么出国继续深造。而我选择了另一条路。 —— 我有幸入选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教学团,将于今年9月开始赴新疆支教。

现在,我已经进入大学四年级了。回首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不禁想起了班级的第一次秋季烧烤,想起了我参加组织的第一次大型学生活动,想起了和队友们齐心协力去拿奖。接下来,我在北京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这些图片连在一起,勾勒出了我大学四年的喜怒哀乐。都说时间很容易把人抛弃,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一池人生的芬芳。

我是“法师”人,我为自己说话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实验班刘婷婷

虽然高考已经离我近五年了,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填写申请表选择“法学实验班”专业时那种既喜悦又担忧的复杂情绪。我们的专业是学士与硕士相结合的专业,本科生四年,研究生两年。即只需要学习六年即可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比普通研究生少一年。众所周知,我们学校最强的专业是法学,能进入法学实验班的学生应该是最优秀的。

与其他法学专业类似,我们的新生课程以通识教育为主,专业课很少,只有一门法理学。法理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理论学科。半个学期下来,我对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解释等专业术语彻底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不过,感谢学校为实验班专门配备了助教,法学助教非常认真,每周二下午都会在课堂上为我们解答问题。这让我逐渐走上了正轨,找到了学习法律的感觉。除了教师助理之外,我们还有另一个福利,那就是本科生导师。我们入学后不久,学院就为我们班分配了12名学术导师。全班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组有3位导师,分别学习不同方向的部门方法。我所在的学习小组每学期都会与我们的导师见面。导师们不仅与我们分享他们的专业学习经验,还向我们传授一些重要的人生智慧。有一次,我的导师从德国留学回来后,给我们讲述了德国的学习氛围。德国的法律,特别是民商法非常完善。它引起了许多法律学者的关注,也让我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接下来的三年本科生涯中,我接触到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如《宪法》、《民法概论》、《债法》、《物权法》、《刑法概论》、《刑法分科》、《行政法》等。法学、经济法等等,这些课程听起来很专业,很陌生,但在学习过程中我都能游刃有余。这和我们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案例研究课程是我最喜欢的。课堂上,空洞的理论知识在生动的案例面前变得具体、实用,让我受益匪浅。还记得行政法案例学习课上,老师给我们安排了模拟法庭,学生分别担任原被告、审判长、陪审员、书记员。由于申请者太多,我只得到了一个职员的座位。经过这堂模拟法庭课,我不仅了解了书记员在法庭上的具体工作,还亲眼目睹了审判长的庄重、威严和原被告之间的争吵。

在本科阶段,我获得了大量多样、丰富的知识,为研究生阶段的应用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教学。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我在法院完成了实习。通过实习,我学会了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所需的专业技能,如签发起诉程序、签发出庭通知书、邀请陪审员、制作讯问笔录、庭前调解、庭审笔录、量刑程序、执行程序等。谢谢在那次实习期间,我生平第一次参观了看守所。充满了罪孽、污秽和压抑,也充满了无奈和期待。通过那次实习,我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前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这学期,我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体验到了与法庭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这些实习经历对于我以后的职业选择会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尝试尽可能广泛地涉足其他领域,比如外语、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新聘教师于瑞辰

问题一: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怎样的?

中国政法大学现有9个本科培养模式。这里有几个介绍一下:

1.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

学习期限为5年。达到要求门槛的学生将在第三学年开始学习双专业和双学位。修完学分后,毕业时可获得记载两个专业学习经历的毕业证书和两张学位证书(如果所学的两个专业属于同一学科类别,则获得一张学位证书)。

2.双学位+硕士学位培养模式

对于选择攻读双专业(第二专业应为法学)的德语、英语专业学生,在获得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本科专业后,学校将进行综合评估,从其中选拔10名学生。每个。进入比较法研究所学习2年,完成学业,准予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3.法学(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培养模式

学习期限为6年。第一阶段是四年基础学习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如果通过考核,就会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两年的应用学习阶段。考试合格后准予毕业,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4.经济学(成思维现代金融精英班)培养模式

中国政法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旨在培养经济金融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学生完成本科专业规定的学术体系内的全部教学实践和课程后,即可毕业,授予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第四学年,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选拔部分免试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

问题二: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有吸引力的特色专业和新专业?

学校开设法学、调查学、政治学与管理、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用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哲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等专业。共有心理学、英语、德语、新闻学等18个本科专业,拥有7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近年来开设的法学(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和经济学(成思危现代金融精英班)引起了社会和考生的广泛关注。 2013年,新开办的法学院(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也将开始招生。

问题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与其他同类法学院相比有何优势?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门类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高校。

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万余名各类优秀人才。自成立以来,它几乎参与了国家所有的立法活动,引领了国家法学理论的改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它代表了我国法学领域与国外的学术交流。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政府与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学校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的格局和规模已初步形成。

问题4:中国政法大学往届学生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还有拓宽毕业生就业选择领域的趋势。据统计,近三年研究生平均录取率约为30%,大部分学生已考入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从毕业生就业性质看,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就业继续保持较高比例,占总数的40%以上;毕业生在企业就业约占总数的30%;毕业生在金融系统就业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约占合同总数的20%。从毕业生就业部门分布来看,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中,约25%在中央部门就业,约40%在北京市单位就业,近30%在东部沿海省市就业。

会计等,为以后就业铺路。我希望自己年轻的时候,能够努力奋斗,不要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任何遗憾。

【法律界解读: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相关文章:

北京大学:今年招收53名重庆学生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元旦放假安排

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寒假安排

北京大学历史系

2017考研:硕士学位与专业硕士学位的八大区别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院正式揭牌

北京大学校园风光:奥运场馆

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寒假时间安排

考研申请:高校显性与隐性专业分析

长安大学2017年元旦放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