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25-03-10 18:19:59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北京大学堂图书馆,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化新型图书馆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后,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五四运动前后,北大图书馆成为当时的革命活动中心之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工作过。许多著名学者,如章士钊、袁同立、向达等,都曾主持过图书馆的工作。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图书馆随北京大学迁往燕京大学原址。原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并吸纳了其他单位的部分藏书,组建了原燕京大学图书馆。布局以京都大学图书馆大楼为中心。 1975年,新图书馆在校园中心建成。成为当时中国建筑面积最大、建筑门槛最好的图书馆。 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博士捐赠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落成。新图书馆于1998年底投入使用,新老图书馆总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4000多个,藏书量650万册。已成为亚洲大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建筑面积10200平方米,阅览座位1000余个。目前藏书34万余册,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卫生学、医学等方面。 4,000种外文期刊。

百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员的辛勤耕耘,北大图书馆藏书现已达到530万余册,位居国内高校图书馆之首。现有中文期刊4045种,外文期刊3167种。现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4000余种,光盘和在线数据库260余种。善本古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古籍150万册,其中善本17万册,善本品种、版本数千个,居全国图书馆第三位。古籍善本的收藏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保存和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京大学图书馆现有金石拓片约24000种、56000册,其中大部分为石刻拓片。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居全国高校之首。这些拓片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古代书法、绘画以及补充正史的不足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为“211工程”两大公益项目之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和文科中心落户北京大学图书馆,将为资源共享和数字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我国的高等教育。

新图书馆一层光盘和网络检索区是北大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它拥有近百个工作站和大型塔式光驱和光盘库。馆藏学术光盘270余张,均为国外引进。 DIALOG、OCLC、UNCOVER、UMI、EBSCO等在线数据库和电子期刊可为图书馆和校园网内的用户提供图书馆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国际在线网络数据库以及主题新颖性的检索搜索和论文搜索。搜索和引文服务。

图书馆于1999年推出UNICORN图书馆自动化综合管理系统。UNICORN系统包括公众查询、采访、编目、流通、教学工具书、连载出版控制、设备预约等模块。还可以通过网关检索其他在线商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

北京大学教育科研的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图书馆主楼一层设有电子检索、信息咨询、书刊陈列室和接待室。二至五楼分别为人文社会科学、科普图书、报刊开架阅览室、台湾文献中心、美国文献中心。六楼是培训中心。和电脑房,地下是古籍图书馆和空调、电器设备室。南配楼一层为音乐视听室,地下室为影视厅;北配楼一层为学术报告厅,地下室为多功能厅。南北配楼与主楼在建筑形态上相互联系,空间上相对分隔,在功能上分为动区和静区。动静结合,划分组合有序。图书馆西楼(老图书馆)二楼为总收银处,三楼为图书馆,四楼为报纸、文学期刊阅览室。西楼南侧为学生自习区,为读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整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可提供参考咨询、阅览、借阅、信息检索、用户培训、馆际互借、文献打印、复印、装订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

全馆设有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自动化部、古籍及特藏部、音像资料室、文献服务部、特藏部、总务部、保卫部、馆长办公室。分馆等业务、行政部门。

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工作积极认真,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首页的读者留言栏已成为馆员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2000年被授予北京大学学生网站被评为校级最佳服务单位。图书馆真正成为北大师生心中的知识殿堂。

多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江泽民同志为北大图书馆题写了百年书城题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一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综合性图书馆。目前是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中国图书馆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的机构会员。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北京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与500多家国外图书馆、学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维护固定的数据交换和馆际互借关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高度重视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开展了数字图书馆模型、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处理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和互操作标准的研究,并已开始小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建设一些项目,并本着建设和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论文提交和检索等服务系统和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在线课程服务等。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学术研究型数字图书馆,服务于教师、学生、科研人员,构建完全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虚拟图书馆,从信息资源、服务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环境在模式、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为加强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的统筹规划,将全校文献资源整合到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实现文献资源的最佳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在全面实施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统建设。截至2002年9月,已有9个部门图书馆成为分馆。预计到2005年,将有20个院部图书馆成为分馆,初步建立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多馆体系。 2002 年9 月是图书馆成立100 周年。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目标不断迈进。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http://www.lib.pku.edu.cn

【北京大学图书馆】相关文章:

北京大学有哪些景点:韶园(图)(12)

第8章从北大到成大(20)

北大集资1亿元回购国学经典包括新版《四库全书》

第8章从北大到成大(14)

各大学相继公布上一届年报:清华爱武术北大爱社科读物

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女馆长贪污公款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

北京大学乒乓球比赛周边将实施交通管制措施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届大学生读书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