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惠城区小一年级新生报到时间为6月15日至16日。我们从惠城区教育局获悉,今年惠城区公办小学将继续按照分区免试入学的原则招收一年级学生。报名期间,家长可根据网站公布的电话咨询学校,也可通过966723、2677411向惠城区教育局咨询,投诉热线2587407。
申请中区12所小学需出示房产证
据悉,今年河南安、麦地、霞浦等城区公共场所依然较为紧张。
其中有第一小学、第十一小学、第十五小学、南滩小学、霞浦小学、上牌小学、光彩小学、实验小学、李瑞林小学、富民小学学校、第十小学、十一小学金榜分校。就读12所学校的适龄儿童还须出示父母或直系亲属的房产证明(或购房贷款合同及首期付款发票)。不能出示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及发票)或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及发票)。 )地址与户口簿地址不一致的,家长应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申请学校派员调查核实。如果部分学区因新建校舍过多而难以安排名额,教育局会统筹安排。届时,相关学校将在校门口及附近社区张贴公告。镇(街道)公办小学原则上在行政村管辖范围内。城镇户籍适龄儿童须持相关证件到学区学校注册。
惠城区教育局提醒家长:近年来中心区适龄儿童数量明显增加,标准化学校班级标准正在逐步实施。因此,市中心区名额依然紧张。请家长在规定时间内携带学龄儿童到所在学区学校就读。报名,否则可能会被转学到周边学校。目前,全区所有公办学校100%达到标准化办学标准,各学校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均衡。建议学龄儿童按分区就近就近上学。
两所新学校将投入使用及部分学区微调
从惠城区教育局获悉,今年秋季,惠城区两所新学校将投入使用。分别是市区文头岭德威学校和水口新湖小学。两者均为社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移交给教育部门。作为公立学校进行管理。其中,德威英国公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标准配置54个班级,其中初中18个班级,小学36个班级。新湖小学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按照小学24个标准班配置。
据悉,由于上述两所学校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第十小学、长湖园小学、水口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学区今年都进行了微调。此外,今年尖峰山地区的寄宿班暂安排在十一小学金榜分校。 2014年,嘉艺园第十七小学建成启用后,所有学生将转入第十七小学。
另外,报到地点位于各学校(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在学校旁边设有临时报到点,新湖小学在学校旁边设有临时报到点,2013年尖峰山电影寄宿区的报到点位于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
符合门槛的农民工子女也可申请
外出务工人员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居住证持有者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五年,有稳定工作等并符合《 《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及市政府有关规定。经我申请,我的流动子女将入读小学一年级,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就近或较近的公立学校就读。
符合以上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申请入读城市公办学校(含小金口中心小学、水口中心小学)的,可持原件直接到惠城区教育局(地址:惠城区麦)办理入学手续。相关证书复印件(证书在地东二路4号三楼服务大厅注册、申请学位);申请入读外镇(街道)公办学校的,应当向所在镇(街道)中心小学提出申请。申请期限为5月27日至6月7日。超过申请期限,学位将自动放弃。教育局将于6月19日前以电话或其他方式通知家长学位申请结果及报到时间(详情见申请回执)。
报名方式
一个
具有城镇户口且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即2007年9月1日之前出生),须由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学区学校办理入学注册。规定时间并携带相关证明材料。
具有学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入学报到时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并提交复印件:
1.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件。
2. 孩子出生的医学证明。
3、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验证证明。
4、《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或《流动人口结婚生育证明》
乙
符合《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定》相关规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须提供以下证明材料并提交复印件:
1、适龄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身份证件;
2. 孩子出生的医学证明;
3、《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明》或《流动人口结婚生育证明》等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
4、适龄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生活、工作五年以上的证明(纳税证明、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工资名册等);
5、已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五年的证明;
6、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明验证证明。
【惠州市惠城区小学6月15日报名中区12需要房产证】相关文章:
国内首家职业科研机构在北京大学诞生
图:北大老师授课环保大使
中央音乐学院2017年元旦放假安排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小学排名(2016)
北京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成立
山西省太原市小学排名(2016年)
2016年上海市各区重点小学排行榜
郑州大学2017年寒假时间安排
北京东城区13所初中新学期开“混班”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概况